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温州晚报:把学校“搬进”图书馆
发布日期:2014/3/6 9:28:11 点击量:12693 来源:   字体:   打印本页

上一周,在温州市第二中学的开学典礼上,一千多名师生共唱《生日快乐歌》,为当天过生日的三名同学送去祝福,校长杨晓燕为每一个小寿星送上了生日礼物。礼物有点特别——一本《论语》和一支棒棒糖,这两者有什么关联和寓意?“棒棒糖是甜的,书也是甜的,书读得越多,你就会越棒,这就是书和棒棒糖的关系。美好的新学期从阅读开始。”杨校长娓娓道来。

新学期伊始,漫步在我市多所学校的校园里,我们发现菁菁校园又增添了浓郁的书香气。同学们拿到了新书本,图书角“住”进了新客人,校园里跃动着晨诵的音符……如果说,过去学校的普遍做法是把图书馆“搬进”学校,那么现在一些学校的做法是,把学校“搬进”图书馆,让“阅读”渗透在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

开放式书吧 转角遇到书

在瓦市小学瓦市校区课间,有的孩子在操场上跑跑跳跳、欢声笑语,也有的孩子在大榕树下静静阅读。综合楼大厅、走廊上、楼梯口……随处可见开放式的书吧,下课后师生们随手阅读。只是,图书开放式陈列,不怕丢失吗?

其他学校也遇到过同样的疑问。2012年9月,瞿溪小学教育集团校长柯高益做了一个提议,在学校一楼大厅摆上多个书柜,将图书室里的一部分图书搬到了这种开放式的书柜上。有老师问:图书减少怎么办?柯校长引用了宁波鄞州高中王贤明校长的话:“6个人管理图书馆,一年需30万元工资;只要一年丢书不超30万元就值;古今中外哪本书教人偷书?多看书多受教育,偷拿过书也会放回书架。”于是大家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始了图书的全开放借阅。孩子们在课间、午间、放学后、等待家长时,随时翻阅,实在很想看下去,就放进自己的书包带走,等阅读好后放回原处。

如此过了一段时间,管理员盘点了这些图书,虽然有几本减少,但也增加了不属于学校的书。“这让我非常感动。如今,开放式书柜的图书量在不断增加,新书上柜很快就抢看一空,图书就这样不断地流动起来。”柯校长说道。

图书馆自助

学生担任管理员

每天中午,瓦市小学瓦市校区的图书馆总是人气很旺,同学们有序排队,自助借书与还书。据校长杨素琴介绍,以前师生借阅书籍都要靠管理老师一本一本手写登记,现在有了先进设备,就可以由学生自己电子输入,大大缩减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温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在该校设立分馆后,全校师生都办理了市少图的读者证,凭证就可以在校自主借阅书籍,而在市少图借阅的书籍也可在学校图书馆归还。

为了节约人力资源,发挥学生的力量,学生的图书借阅和报刊收发由学生自主管理。二至六年级学生先由本人申请,再经班主任同意,还要得到上岗前的培训。“能接触到更多的课外书籍,还可以锻炼各种能力。”一名申请学生如是说。不少学生要加入这个“小管家”的行列,成为“图书馆达人”。

坚持与创新

读出诗意和童话

在温州二中,晨读《子午书简》、《品读》等,午间阅读半小时,被作为每日常规。

在瓦市小学,“一日三读”是创建“书香班级”的基本条件,三读即“晨诵古诗”、“午读经典”和“亲子共读”。各班的语文教师结合本年级学生的学情制订出“一日三读”目录,并加以指导。

一些学校在阅读活动的开展中,还摸索出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在苍南县灵溪二小,几乎每一个孩子都会品诗和写诗。“我们尝试用‘品读-模仿-创作’三步曲来开展儿童诗歌的教学、创作活动。”该校校长李吉介绍说。低年级品读诗歌,让美妙诗文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中年级读写结合,实现“由读到写”的自然过渡;高年级积极创作,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灵溪二小校园网站上的“儿童诗专栏”和“校园小诗星”主题墙,树立了优秀“小诗人”的形象。每班每学期出一期以儿童诗为主题的班级黑板报、班刊,整个校园营造了浓浓的诗教氛围。

不久前,一场属于孩子们的童话剧表演在温州市实验小学新城校区拉开了序幕。童话剧,是该校读书节系列活动的一大亮点。活动中,很多班级的孩子都成了编写高手,其中三(4)班、四(1)班的孩子们一个月内写出了三十三个课本剧,自编自导自演,走出了单纯的书本阅读,从“书本”走向“舞台”。

“读书银行”

开卷当“富豪”

温州市实验小学新城校区三年级学生毛毛的新学期目标是,成为该校“读书银行财富排行榜”的“富豪”,寒假里他读了不少好书。在不久前的“读书银行”开放日中,同学们拿着阅读兑换来的读书币和“存折”排队等候,以此兑换读书称号。

经过工作人员统计,当天共收到“存款”3.1万元,有40位同学得到“富农”称号,121位同学获得了“中农”称号,有4位同学总存款达到800元以上,得到光荣的“小财主”称号。88%的一年级同学在读书银行账户上都有了存款。

温州市实验小学新城校区还在校内设立了读书影院,同学们以读书称号兑换入场券。读书影院第一次开放,两百多名同学尝到了甜头。

温州私立第一实验学校也同样对阅读采用激励机制。“七彩淘书宝”是该校对于阅读评价方式的创新,用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给前来借书、看书的同学评定等级。学校在校园网上创建“淘书吧”,让孩子们把好书在网上晒出来,配上诱人的好书推荐,吸引更多的“淘书宝”来淘书,淘书越多,级别越高,读书机会越多。该校黄海校长说:“‘淘书宝’形象卡通好玩,孩子喜欢,以过程评价取代笔试考级,孩子容易接受,也更加有效。”(2014-02-24 温州晚报 张静雅/文 王淳/图)

媒体链接:温州晚报


版权所有 @ 温州市人民教育基金会 温州市鹿城区市府路490号1701室 Copyright 2014 .COM All Rights Resrved. E-mail:wzjyjjh@163.com wzjyjjh@qq.com
电话:057788630501 传真057788636952 浙ICP备14011753号-1 技术支持:温州市教育网络工程有限公司